【Pick蜗壳】中国科大院系介绍| 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来啦
中国科大院系介绍
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School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
01
学院概况
学院是由地球物理与行星科学技术系、地球化学与环境科学系组成,前身为1958年中国科大建校时设立的应用地球物理系和地球化学和稀有元素系,时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所长赵九章和中国科学院地质所所长侯德封分别担任两个系的首任系主任。
2001年12月,学校成立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现任院长为陈颙院士,执行院长为汪毓明教授。
研究领域
由地球内部延伸到行星际空间,包括这个广大区域中不同层次的结构和物质组成,以及物质的运动和各种物理化学过程。
研究目标
以物理或化学为基础,认识我们生活的地球和她周围的宇宙空间,了解地球本身的运动规律和其它星体对她的影响,为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防灾减灾,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科学基础。
一级学科
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地质学、环境科学与工程
本科招生专业
地球物理学类、环境科学
本科培养专业
固体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空间物理、环境科学、大气物理
地球物理学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中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进入ESl学科排名全球前1%。
地球物理学包含的空间物理专业主要研究发生在太阳大气、行星际空间和地球空间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和动力学过程。研究领域涵盖卫星和空间站运行所处的空间环境对飞行器的安全问题,是我校建立最早的专业之一,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科研成果。
学院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是第三世界科学院的地球科学与天文学高级研究中心,相关研究成果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1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部级15项。
窦贤康课题组夏海云与潘建伟课题组张强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基于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的双频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采用最精简的光学结构实现了系统最高稳定性,提高了测风激光雷达的实用性和可靠性,更适合机载、星载平台运行。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光学期刊《光学学报》。美国光学协会(QSA)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官方网站以“新闻发布(News Release)”形式,首次对我国激光雷达研究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
姜哲教授在应用卫星观测数据和模式模拟研究大气污染物排放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以大气科学专业姜哲教授为首的国际研究团队发现美国氮氧化物排放下降速度自2011年以来大幅减缓,这与美国国家环保局的氮氧化物排放持续快速下降的结论相矛盾。这一研究工作还证明了美国的空气质量变化主要由美国本土污染物排放变化所主导,并间接表明中国近年来在污染物排放控制方面取得成效。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2018年4月30日出版的国际权威综合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并在第一时刻被《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卫报》、《每日邮报》等主流媒体关注报道。
学院牵头组建的地球物理交叉学科科研团队,利用互联网搜索技术,预先建立地震数据库,实现了在收到地震数据后1秒钟同时确定地震位置、震级和震源机制,在地震预警与速报领域实现了重要的突破,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地球物理团队还发展了世界领先水平的地球物理学成像方法,在地球内部结构成像和动力学演化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被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作为亮点研究成果报道。
2018年12月,学院毛竹教授获得美国地球物理学会矿物岩石Early Career Award,该奖每年从全球遴选一名在获得博士学位(最终学位)10年内的青年科学家,以表彰其在岩石和矿物学研究方面取得的卓越贡献。这也是该奖设立以来首次授予来自中国的优秀青年科学家。
02
师资力量
学院依照“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坚持科教结合的办学传统,从中科院各相关研究所聘请了几十位客座教授和名誉教授,他们每年定期或非定期来学校讲授部分高年级课程、开设专题报告、进行科研合作交流和作学术讲座,其中包括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
同时,学院高度重视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国际著名高校资深教授来校讲学,多渠道派遣本科生和研究生去国外名校短期学习或在名导师指导下接受联合培养或是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03
培养特色
1 | 注重培养本科生具备深厚的数学、物理、化学基础以及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 |
2 | 注重本科生全面素质、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
3 | 注重训练学生具备坚实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技术,较强的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和软件开发能力 |
与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签订互派访问学生协议
2014年,学院与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分别签署了互派访问学生的校际协议,每年双方可以各自选送10名学生前往对方学校进行为期3至12个月的交流访问,双方学校免除学费。
举办地球和空间科学杰出讲座
2015年起,学院每年举办多场“地球和空间科学杰出讲座”,在全世界范围邀请地球和空间科学领域最杰出的科学家,为全校师生了解地球和空间科学知识、接触最前沿的科学知识提供平台。
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我校校友吴伟仁作题为“航天强国”的学术报告
图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日祥作题为《大洋钻探——地球科学创新的前沿》的学术报告
图为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Michel Blanc作题为《下一站,木星!卡西尼号的成就与木星探索》的学术报告
图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地球、大气和行星科学系系主任Robert D.van de Hilst教授作题为《地慢对流:来自地震波成像与矿物物理的新约束》的学术报告
图为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AAAS/AGU/AMS会士L.Ruby Leung教授作题为《GLOBAL WARMING AND EXTREME EVENTS》 的学术报告
2019年3月,学院2016级同学赴武汉进行交流学习活动。期间,同学们参观了辛亥革命纪念馆,并与武汉大学地球物理系同学进行交流。
学院极地环境研究室自1998年以来,陆续派出50余人参加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科研成果。图为2017年11月23日,时任党委书记许武,校长包信和,常务副校长潘建伟为参加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的队员壮行。
2019年3月10日,学院2018级本科班的同学们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开展了踏青活动和主题团日活动。
2018年3月,学院的50多名同学在相关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铜陵、池州等地进行野外地质考察。
英才教育一一赵九章现代地球和空间科技英才班
赵九章现代地球和空间科技英才班由我校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创办,旨在吸引更多有志于在地球和空间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为保护人类共同家园作贡献的青年学子,利用学院和中科院院所科教结合的优势,培养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领域的高层次精英人才和领军人才。
培养特色
两段式
长周期
前三年主要在学校完成基础课教育,研究院所将选派院士、研究员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同时,英才班学生将利用暑期深入研究院所进行专题讨论和科研实习。第四年将按学生的兴趣和志愿在相应的研究所参加科研活动,完成毕业论文。
在校期间,学院还将选派有丰富经验的教授作为学生的学业导师,具体指导学生选课和解答学生的问题,并指导参加相应的科研活动。
本硕博长周期培养
符合学校有关免试研究生条件的可优先获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注重实践
组织野外实习和科学考察等学术活动。
国际化
优先推荐英才班学生参加国际、国内各种中短期学习和交流活动。
2018届赵九章科技英才班毕业生去向
13人
全额奖学金出国(境)留学
12人
保送至境内一流高校或科研院所继续深造
图为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2016级赵九章现代地球与空间科技英才班学生前往大别山地质科考区南部潜山县韩长冲,以及天柱山国家地质公园进行地质野外考察实习。
04
毕业去向
学院的每届本科毕业生中,近80%前往国内外著名大学、研究机构继续深造。
05
知名校友
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成果斐然,建校以来培养的学生中已有
学院既培养了大批活跃在国际地球科学前沿的学者,也培养了在其他高科技领域取得骄人成绩的企业家和专家。
陈颙
1960级
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院长,曾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等职。
窦贤康
1983级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邓中翰
1987级
当选时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星微电子董事长、CEO兼首席科学家。他于1992-1997年期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物理学硕士、电子工程学博士、经济管理学硕士学位,是该校建校以来第一位横跨理、工、商3学科的学者。
【Pick蜗壳】栏目简介:
2019年高考临近,如何选择高校是学生和家长面临的一大难题,为了让广大考生和家长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各院系专业有更深入的了解,科大招生特别推出【Pick蜗壳】院系介绍栏目,每篇推出一个院系。
希望通过本栏目,莘莘学子能够增进对各院系的认识,选择适合自我成长与发展的领域。
中国科大等你来哦!
推荐阅读
▶【Pick蜗壳】中国科大院系介绍|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来啦